暂无
当前位置:影合社  -  本地文章  -  行业资讯

延迟满足是什么意思(延迟满足对幼儿的教育的重要意义)

2024-02-28 10:36:09

评论:0

浏览量:56

如果你是奔着标题走进这篇文章,你一定会好奇“延迟满足”这四个字的意义所在?它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而操作不当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困扰?也许有的家长对这个词并不了解,于是你想要更深层次的做一个了解。

如果我把“延迟满足”这四个字换成“忍耐”你是不是就清楚了很多;没错,延迟满足就是来锻炼孩子的忍耐性,说白了就是让孩子追求更大的目标,再或者说获得更大的利益,而这则需要他们控制自己的欲望,延迟眼前的利益。


棉花糖实验:

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做了一则实验,起初这则实验只是想要研究孩子在什么年龄段会发出某种自控能力,却在无意间发现了“延迟满足”带给孩子们的不同表现。

在幼儿园里面,他们找来了十名小朋友,在他们的桌上放着他们爱吃的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这些小朋友,他们有两种选择:

第一可以马上吃掉桌子上的棉花糖,但是没有任何奖励;可如果等他们回来再吃,除了桌子上的棉花糖外,他们还可以额外的得到一颗作为奖励。当然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铛,这样研究人员听到铃声就会马上回来,也会得到奖励。


实验开始了,面对桌子上可口的棉花糖,孩子们开始了极其难受的忍耐过程。他们有的捂住自己的眼睛不去看这些有人的棉花糖,也有的通过做一些小动作来转移注意的注意力。

结果呢?大多数的孩子坚持的时间都不到三分钟,他们有的直接就把棉花糖吃掉,有的则是盯着桌子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碰响了铃铛。而这其中大约有三分一成功的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足足等了15分钟才吃上棉花糖,与此同时,他们也获得了自己的奖励。

如果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比较强,意味着什么?

1)他们的自控能力强

想一想如果你给孩子买了一袋糖果,但是你告诉她,只有回家之后才能吃,而且可以全部吃完;可如果现在要立刻吃,那就只能吃一半,剩下的一半只能明天吃,孩子会如何选择?

事实上,两种可能都会发生,第一种方式属于“延迟满足”孩子的欲望,但是获得的收益会更大。这也进一步的表现出孩子的自控力强,面对糖果的诱惑后,为了长久的价值利益而控制住自己的即时冲动,而就在这个等待过程中就会发现他们是否有自控力。


2)他们的注意力集中

在棉花糖的实验中,结果发现:能够延迟自己对棉花糖的诱惑的孩子,那些当年按铃铛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较低。而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他们难以面对压力,并且注意力不集中。而那些等了长时间在吃棉花糖的孩子,学习成绩比那些马上吃了棉花糖的孩子优秀很多。

为什么这些孩子会延迟对棉花糖的欲望呢?因为他们的秘诀是“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他们不会一直盯着棉花糖看,通过自己的小动作来短暂的忘记棉花糖的所在,而这个过程他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到其它的事情上,目标明确,就是为了能够得到长远的成功。

3)他们的目光长远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得出,第一个棉花糖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所需,所以他们会静下心来“放长线钓大鱼”,从而第二个棉花糖,这也充分的表现出他们目光长远。

目光长远这个因素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就像你现在有两份工作,一份薪资很高,可是你对这份工作的前突和未来发展没有任何的把握,相反另一份工作虽然目前薪资较低,但是在未来会有更高的收入和前途,你会如何选择,所以这就是考验一个人的目光是否长远。每个人的人生和选择都是不一样的,而具有“延迟满足”的人,或许更容易成功。


看过这些好处,你是不是突然茅塞顿开,决定开始训练孩子提高“延迟满足”的能力,让他们的自控力更强、注意力更加集中、目光更加长远呢?

延迟满足虽好,但很多家长忘了“填坑”

某位知名女主编曾经在微博上讲了一件自己拒绝给儿子买乐高的故事,理由是“等你工作了挣钱自己买”,延迟满足孩子的愿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想要的东西。

当时这条微博引发了持久的激烈辩论,一部分人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欲望,让他们更加的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前进;而另一部分人问道:“等他工作以后,即便有100套乐高,但是他还会有如今玩玩具的快乐吗?”

没错,也许这个孩子以后会很成功、挣很多钱,因为他的妈妈说过,自己喜欢的东西要自己去获得。但是呢?这个孩子他也失去了原本属于他的快乐,而这对孩子也许是不公平的。

对于“延迟满足”,我们的坑在那里?

1)“延迟满足”具有自然成熟的功能

其实你刻意的去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往往已经破坏掉一项“自然法则”,“延迟满足”能力是可以自然成熟的。当一个孩子可以做到延迟满足,那说明他们的内心十分的确信,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而延迟以后自己在将来一定会被满足。

为什么绝大多数3岁的小孩都做不到延迟满足,他们一看见自己喜欢的糖果肯定会直接放进嘴巴里,而大多数5岁的孩子却都能够做到呢?那是因为孩子要等到5岁后,才能够完全的理解什么是“等会再吃”的这个概念,从而区分出“现在”和“未来”的认知能力。

在更多的研究中表明发现:大多数的孩子在8-13岁这个阶段,都可以发展出一定的延迟满足能力,而和他们的神经发育是离不开关系的。


2)主动延迟和被动延迟的差异很大,和控制者是谁离不开关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通过“延迟满足”是为了获得将来更大的毅力,而主动延迟或者放弃眼前较小的利益,而这些都是由孩子自己来判断的。就拿棉花糖实验来讲:

• 他们需要自己做出判断,哪一个的利益是更大的?

• 他们需要自己做出决定,是否要延迟满足?

这两项都属于主动延迟,而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延迟满足事件,往往都是由父母来判断继而决定的。

当孩子自己掌握着这个权利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掌握延迟满足的这个过程,那么他主动延迟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可反之,如果延迟满足是背外人所控制,那么就会缩短他延迟的时间。

3)大人是否可以兑现承诺,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延迟满足是否成立和他们对大人的信任程度存在必然的关系。实验研究证明:“可信任的大人”如果能够兑现自己的诺言,那他们的延迟满足时间会很长;而面对“不可信任的大人”他们的延迟满足时间会很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通过一些事情来延迟满足孩子们的欲望,如果你在第一次就没有兑现你的承诺,那当第二次在有这样的选择时,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放弃延迟满足的欲望。所以,如果可以的训练孩子延迟满足,就会破坏掉他们对人、对世界的信任。


4)眼前的诱惑是否稀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判断

我们来做一个比喻:一个孩子每天他需要完成妈妈布置的作业,才能够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这是不是一个延迟满足孩子的例子。可如果有一天妈妈突然不在家了,他没有完成作业就开始看电视,而且远远了规定的时间。

这就充分的说明,从小对孩子可以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会让他们把这样东西变得“极其稀缺”,所以对于眼前的利益更加珍惜,可一旦没有外人控制他们,他们就有可能给予迫切的想要占有。

而平时很容易得到的东西,他们对眼前的利益并没有看的特别重要,所以更容易主动延迟满足的欲望。

总而言之,“延迟满足”虽然好处多多,但是更多的家长更容易“踩坑”,面对各种事情,我们可以适当的进行延迟满足,但不要刻意的去训练他们延迟满足,踩坑的同时我们更要学会“填坑”。


一昧的满足只会让孩子变得任性,而一昧的限制则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焦虑;除了年龄的差距外,我们更应该了解事物本身能给孩子带来什么?然后再考虑是否进行延迟满足。

其实孩子的自控能力、注意力和目光长远这些能力和父母的正确引导是离不开关系的;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理解、宽容,并积极的进行回应帮助他们建立自身的掌控能力。

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再“等一等”,也许会更好一些。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发布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暂无
  • Q Q: 892340404
  • 微信: caicai-0401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影合社”版权所有  |  ICP证:京ICP备17011674号-4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3.2)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