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
当前位置:影合社  -  本地文章  -  剧新闻

天人感应是谁提出的思想(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

2024-04-16 12:28:26

评论:0

浏览量:98

中华民族关于火与火灾的理念

起源于人类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

但后来随着“人火”与“天火”的区分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

根植于中华民族整体心理中

关于火与火灾的理念

被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

奠定新儒学思想的儒学大师董仲舒

锁定在基于唯心主义的“天人感应”学说上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广川(河北景县)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在吸收先秦诸子的正确思想后融入儒学体系,形成了适应中国中央集权制的新儒学——经学。董仲舒成为经学大师,“为群儒首”。


董仲舒像(中国消防博物馆藏)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的“贤良对策”(又称“天人三策”)被汉武帝所采纳,首策“天人感应”。他认为,天与人是同类事物,因而天与人之间就自然能够发生感应。“德体天地者称皇帝,天佑而子之,号称天子”,“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且董仲舒将灾异谴告作为“天人感应”的外在表现,“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君主只有任德而不任刑,才能使天下归心。如果人君无道,天即降灾遣告和威慑。这是“天”对人间的政治得失与治乱兴衰的回应,也是天对在位者施政得当与否的评判。

在“天人感应”的精神枷锁下,不少皇帝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从汉代到清代,皇帝在出现灾异时,常下罪己诏,广开言路,听取谏议。这就体现了“天人感应”说的威力。这种对皇帝起到约束的机制,对稳定社会、缓和阶级矛盾、安定人民生活、发展生产无疑是有利的,当然,对防灾减灾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这样来看,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为统治者所采纳,作为统治思想几乎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对于封建社会的阶级统治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但在火与火灾的认识方面属于唯心主义理念范畴,还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发布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暂无
  • Q Q: 892340404
  • 微信: caicai-0401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影合社”版权所有  |  ICP证:京ICP备17011674号-4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3.2)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