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旱少雨的地区,人们有时会用人工降雨的方式来缓解旱情。那么,人工降雨是怎样做到的呢?
云彩是由停留在大气层上的水滴和冰晶组成的,这些水滴和冰晶只有增大到一定程度才会变成雨滴或雪花落到地面上。当空中有大片云彩没有下雨时,人们就可以用飞机向云中撒冷却剂来降低云内的温度,让水滴、冰晶变大;还可以用火箭、炮弹把化学药剂打向高空,轰击云层,使云中的水滴与冰晶发生碰撞变大,最终形成雨滴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人工降雨。
飞机增雨的成本高达几百万元,相比之下,用发射火箭弹的方式进行人工降雨的成本较低。火箭发射价值在20万元左右,而一枚火箭弹的价值则只有4000元左右。
人工降雨并非凭空“造雨”
人工降雨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雨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气象专家解释称,人工降雨并不是气象部门凭空造雨,而是天空中有适合开展作业的云团,气象部门通过各种手段把正好过境的降雨云团留住,让它多下一些雨。
根据气象学原理,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式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而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如果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
当然,并不是说天上随便一朵云就可以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一般来说,当云的厚度超过2000米,缺乏冰晶却拥有丰富的过冷水,且云体外具有充足的水汽通过辐合抬升源源不断补给,就算通过“审核”,认定具备增雨潜力。
人工降雨是人类为了得到降雨,对云层进行干预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该过程原理如下:
人工降雨分为暖云降雨与冷云降雨。暖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雨,通过向云中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促使大云滴生成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
冷云(温度低于0℃的云)降雨则是利用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从而产生大量冰晶,使冷云上部的冰晶密度增大,促成或增加降水。
而要对云层播撒上述所说的吸湿粒子以及催化剂则要利用飞机,火箭,炮弹等可以接触云层的飞行物。
而实施一次人工增雨需要数百万元的费用。只是作用于云层的催化剂一次就需要数十万元。费用包括还飞机的租用费,播撒设备等硬件费用,地面检测费用、人力资源费用等十几项